德国候任总理弗里德里希·梅尔茨(Friedrich Merz)已与社民党(SPD)开启谈判,希望尽快批准高达2000亿欧元(约合2100亿美元)的特别国防开支。
2023年2月27日,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柏林宣布设立1000亿欧元的特别国防基金,这一数字相当于德国常规年度军费的两倍。
自2021年以来德国军费开始大幅增加,2022年涨幅惊人(1127亿美元),预计2031年将达GDP 2%(7700 亿欧元)。
意昂体育官网登录当莱茵河畔的钢铁轰鸣声穿透历史迷雾,人们惊觉那个将"克制文化"奉为圭臬的德国正在褪去和平主义外衣。这场世纪军备扩张,恰似铁十字勋章在泛黄的羊皮纸上洇出新鲜血痕,折射出欧洲安全秩序崩塌的惊心动魄。
一、禁忌的突破:文明国家理念的坍塌
自阿登纳在柏林废墟上重建联邦德国,这个国家便以宪法枷锁自缚手脚:禁止对外使用武力、军费控制在GDP1.5%以下、拒绝核武器部署。这种"文明国家"的自我规训,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都未曾松动。但当乌克兰战火将"永久和平"的幻象烧成灰烬,德国政治精英们突然发现,他们精心构筑的"和平主义神殿",不过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乌托邦。
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。柏林墙倒塌33年后,德国人再次面对来自东方的钢铁洪流。联邦议院表决时,社民党议员颤抖的手与基民盟代表狂热的面容交织,这种政治光谱的诡异重叠,暴露出集体安全焦虑已冲破意识形态藩篱。就连绿党这样的和平主义旗手,也在现实主义的铁锤下低下了高贵的头颅。
二、地缘政治的赌局:新欧洲安全架构的胎动
美国印太战略的离心力正在撕裂大西洋同盟。当华盛顿将60%海军力量部署亚太,德国突然意识到北约第五条款的承诺已变得缥缈。这种战略不安全感催生了疯狂军备竞赛:214架F-35战机订单挤爆洛克希德·马丁生产线,豹2坦克工厂三班倒的轰鸣声震动鲁尔区。德国军工复合体这个沉睡的巨人,正在地缘裂变的刺激下缓缓苏醒。
巴黎爱丽舍宫的茶杯泛起涟漪。马克龙"欧洲战略自主"的蓝图遭遇柏林重装集团的挑战,法德双引擎的平衡被打破。波兰等东欧国家却在欢呼,他们宁愿要德国装甲师踏碎维斯瓦河薄冰,也不愿继续充当北约防线上的真空地带。这种矛盾心态折射出欧洲安全架构的深度撕裂。
三、历史的复调:战车重启的哲学困境
克劳塞维茨的幽灵在柏林游荡。当国防部长佩斯托瑞斯宣布"德军要成为欧洲最强陆军",历史记忆的潘多拉魔盒悄然开启。德累斯顿的圣母教堂钟声与科隆大教堂尖顶都在发问:一个拥有完整战争能力的德国,究竟会是欧洲安全的压舱石,还是潘多拉魔盒的开启者?
这种战略悖论在军工订单中显露无遗:向以色列出售潜艇引发"道德军售"争议,对沙特武器出口触发宪法法院调查。柏林试图在商业逻辑与政治伦理间走钢丝,却陷入越挣扎越紧的莫比乌斯环。当军火贸易额突破80亿欧元大关,那个曾用经济奇迹洗刷战争罪责的德国,正面临新的身份拷问。
站在历史的三岔路口,德国战车的重启既是现实政治的必然选择,也是文明演进的危险实验。欧洲大陆正在见证一个古老命题的现代演绎:当和平主义理想遭遇现实主义铁律,脆弱的平衡木终究要倒向某个深渊。或许正如黑格尔所言,密涅瓦的猫头鹰总在黄昏起飞,而这次,它翅膀掠过的将是铁与血浇筑的新欧洲黎明。
留言框-